涇渭分明的銀中段(王舒 攝)
包蘭鐵路銀川—中衛段作為我國京包蘭大通道的“關鍵段落”,是一條運營超過半個多世紀的重要干線。作為新中國首條穿越沙漠的鋼鐵大動脈,包蘭鐵路已歷經70多年風雨,始終肩負著區際貨運樞紐、能源保供通道及區域聯通動脈的重要使命;近日,這條“功勛鐵路”即將迎來“再升級”——7月10日,由鐵五院總體設計的包蘭鐵路銀川至中衛段擴能改造工程初步設計正式獲得國鐵集團與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的聯合批復,為年內全面開工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1958年建成投用的包蘭鐵路是新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一直承載著區際貨物運輸、煤炭接續供給、沿線對外暢通、內部城際聯通等重大功能。此次實施雙線擴能與智能升級的銀川至中衛段擴能改造工程東起銀川南站,經西夏區、永寧縣、青銅峽市、中寧縣,終至黃羊灣站,全線增建二線122.936公里,新建太中銀鐵路疏解線5.372公里,雙線設計時速160公里。
技術團隊在現場踏勘(王舒 攝)
“作為京包蘭鐵路大通道的‘關鍵段落’,該擴能改造工程兼具了戰略價值與民生意義,通過釋放貨運能力來保障煤炭接續供給,支撐寧夏建設現代煤化工基地,同時完善‘城際客運網’布局,推動銀川至西海固地區開行動車,實現“高鐵紅利”向革命老區縱深覆蓋。”鐵五院包蘭鐵路銀中段擴能改造工程設計總體錢堃表示,既有線在區域路網中技術標準與運輸能力均亟待提升,來強化“西煤東運”能源保供通道功能,同時通過線路優化來減少生態擾動,配套建設綠色車站和節能設施,服務黃河生態經濟帶高質量建設。
技術團隊在沙漠測量作業(王舒 攝)
為此,設計團隊克服周期壓縮、任務繁重挑戰,100多天星夜攻堅完成勘測設計,通過線路擴能、站場智能化和車輛配置優化,構建“干線提速+樞紐補強+智能調度”的現代化鐵路運輸體系,為項目高質量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建成后,該段鐵路將通過客運提質、貨運增效“雙輪驅動”,為區域產業協作、文旅融合、民生改善注入“強勁動力”,包蘭鐵路這條承載歷史使命的沙漠鐵路將成為現代化交通新走廊,續寫新時代的“沙漠通路”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