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由中鐵十一局參建的成渝中線蜀安隧道盾構施工順利突破1000環大關,正向著全線貫通目標加速推進。
蜀安隧道全長10.38公里,盾構段全長近10公里,占比超94%,是目前國內掘進距離最長、直徑最大的土壓平衡盾構隧道,工程兼具“長、大、險、難”四大特點。中鐵十一局負責其中4.56公里的盾構施工任務,采用開挖直徑達14米的“成渝號”大盾構進行施工。
該項目自上場以來不斷統籌工期安排和方案策劃,在始發籌備階段,建設者攻克超大直徑盾構分體始發難題,創造了41天完成大盾構組裝調試全國新紀錄。面對盾構需下穿西成高鐵北湖特大橋、蜀龍路下穿隧道、致力路隧道、成綿高速跨線橋等多處重要建構筑物施工難題。建設團隊多次邀請行業專家開展施工方案評審,對暗挖隧道分體始發、盾構穿越瓦斯地層、全斷面巖層、并行或下穿運營鐵路、砂卵石地層超淺覆土接收等問題進行針對性研討,不斷完善技術交底相關工作,筑牢方案根基。
同時,為確保盾構機能在各類高風險環境下的穩定掘進,建設者們在設計之初就為“成渝號”穿上了“智能裝甲”。該盾構機搭載的超前地質預報系統與三維地質建模技術,能將百米深巖層化為“透明戰場”,精準預判前方地質風險。盾構掘進中采用的推拼同步、智能掘進管理和多層次注漿體系等創新技術應用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顯著降低敏感環境下盾構下穿各類風險源潛在風險。
此外,該盾構機還配備帶壓復合型刀盤、伸縮式主驅動、開挖倉伸縮攝像頭等先進裝備,搭載地層界面識別、氣體環境監測、刀具磨損檢測等智慧工裝,盾構機總裝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眾多科技加持之下,“成渝號”盾構機正以月均掘進350米,最高月掘進402米的速度在地下穩步穿行,不斷刷新著大盾構復雜地層施工新紀錄。
施工現場(陳新雪 供圖)
新建成渝中線鐵路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江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線全長292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該工程建成后,將實現成渝“雙核”50分鐘通達,進一步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