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麻豆国产一键获取精彩内容-麻豆免费在线观看-麻豆乱淫一区二区三区

新聞中心
生產經營

2110戶居民迎新家!上海最大“原拆原建”小區更新完成

作者:龐曙光 韓佩利 ?時間:2025-07-02 ?【字體:??

6月29日,中鐵二十四局承建的上海建筑體量最大、居民戶數最多、情況最復雜、改造難度最高的非成套舊住房拆除重建改造項目——靜安區彭一小區迎來居民回遷,翹首以盼的2110戶老街坊、老鄰居,終于迎來“回家”的日子。

建成后的彭一小區(江健 攝)

曾經破舊不堪的40幢舊房,已被17幢嶄新的多高層住宅代替,不僅戶戶有陽臺、進出有電梯,還配套建設了1600多個車位的地下兩層停車庫,徹底解決停車難的問題。小區旁邊,一幢6層172個床位的社區養老院和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72歲的老“土著”趙啟明有些恍惚:“舊貌換新顏,有點找不到家了!”

急政府之所急:“搶”出來的民心所向

作為上海最早的工人新村之一,位于老閘北區的彭浦新村曾是工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只有勞模和先進工作者才有資格分到這里的房子。彭一小區是彭浦新村首批建成的房屋,隨著60多年時光飛逝,昔日榮耀一點點褪去:廚衛合用給生活帶來不便,小區設施老舊、配套不足,房屋外觀破舊,存在安全隱患,周邊環境更是集“臟亂差”于一身,小區居民實施舊房改造的想法日益強烈。

拆除前的彭一小區(江健 攝)

2021年9月,彭一小區正式啟動搬遷。中鐵二十四局進場后才發現,這是一個“不能等,也等不起”的重點民生項目。等不起——2110戶居民每月過渡安置費就達800多萬元,早一日建成就能省下一筆不小開支;等不了——小區居民超過四分之一為高齡老人、重癥患者、低收入家庭等特殊群體,急切盼望早日實現“回遷”;等不得——在國際化大都市上海的中心城區,舊樓房形象與高樓大廈形成巨大落差,居民追求品質生活環境的愿望迫在眉睫。

2021年12月,彭一小區項目正式破土動工。中鐵二十四局采取“掛圖作戰”方式,科學統籌,精細管控,在確保安全質量的前提下,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去解決,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去突破,最高峰時現場工人突破千人,最終圓滿完成節點任務。

“快一些,再快一些。”項目團隊以日保周、以周保月,現場進度勢如破竹——中標1個月內進場開工,開工1年內完成大底板澆筑,2年主體結構封頂,3年完成裝修、設備安裝及配套建設,不僅安全質量全面受控,還提前半年竣工交付,僅安置過渡費一項就能為政府節約數千萬元,央企速度和央企品質再次贏得認可。彭浦街道領導豎起大拇指:“‘搶’出了真金白銀,更‘搶’出了民心所向!”

想群眾之所想:“人生后半場過得更有滋味!”

與傳統商品房不同,作為上海全市非成套舊住房改造項目中設計最復雜的小區,彭一小區原始房型多達282種,經設計單位不斷歸并優化后仍有94種。不僅要將廚房、衛生間由合用變獨用,還需增加陽臺、電梯等設施。項目經理趙峰帶領技術團隊與設計單位反復溝通,并深入研究每個戶型的特點,精心制定“一戶一方案”。在施工過程中,他們還不斷優化工藝流程,嚴控過程質量,確保每套房子都能得到居民認可。

只有想群眾之所想,與周邊居民拉近距離,才能營造更好的外部環境。在彭一小區改造項目工作三年,項目黨支部書記陶勇最大的感受,是很多小區居民和項目團隊成員從陌生到熟悉、從抵觸到融洽的轉變,現在很多都處成了朋友、鄰居。居民有事總會來找他們幫忙,施工中遇到需要協調的問題,地方居民也全力配合。項目黨支部和街道辦、居委會聯合成立臨時黨支部,黨員帶頭成立文明施工小分隊,主動修繕周邊道路、疏通水管、搭建便民車棚,通過解讀相關政策、調解各類矛盾、提供上門服務,雙方建立了互信,增進了友誼。

解放時期的碉堡回搬(江健 攝)

群眾能想到的提前想到,沒想到的替他們想到。中鐵二十四局配合地方政府,改造期間將小區內80多棵香樟、銀杏等樹木遷移養護,那座見證上海解放歷史、陪伴幾代人童年的碉堡也被臨時異地安置。居民回遷之前,這些“老伙伴”早已回歸原位。

一切都變了,一切又還沒變。

周圍都是老鄰居,村史文化館也被完整保留,“工人新村”的落寞成為過去,光榮印記得以保留。72歲的周紅順走進新房,回想過去7個人擠在26.5平方米“老破小”里的日子,他笑得合不攏嘴,“房屋品質一點都不比旁邊新蓋的商品房小區差,人生后半場要過得更有滋味!”

應時代之所需:“上海經驗”推向全國

“通過參與彭一小區舊房改造,不僅積累了業績,鍛煉了隊伍,還叫響了品牌,為企業轉型升級發展闖出了一條新路。”在中鐵二十四局主要負責人看來,為彭一小區2110戶居民實現安居夢,還只是“開胃小菜”,未來發揮主場優勢和主業優勢,搶灘布局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市場,全力打造舊改品牌,才是全新的開始。

憑借過硬的管理實力和良好的群眾口碑,原項目團隊已“轉戰”番瓜弄小區,在這個上海市中心體量最大的“小梁薄板”改建項目續寫榮光,而隨著嘉定、寶山等地多個城市更新、老舊房屋改造和安置房項目落地,企業在屬地滾動發展,創造市場、現場“兩場聯動”的經典案例。

改造后的室內(江健 攝)

“彭一小區舊住房改造項目的實踐經驗,是‘彭浦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負責人介紹,隨著彭一小區舊住房成套改造工作的完成,彭浦新村成為上海首個率先完成成片非成套舊住房改造的街道(鎮),20年舊改經驗總結形成的“彭浦模式”,已作為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的樣本推廣到了全國多個城市。

出效益,出人才,出經驗,出品牌。依托彭一小區項目,中鐵二十四局總結出包括“舊改123”工作模式(即堅持1個核心:以人民為中心;搭建2大平臺:“黨建聯建”工作室和“幸福空間”工作室;抓好3項工作:回應民生關切,推動優質履約,履行社會責任)在內的多項管理成果,隨著中央層面城市更新支持政策逐項落地,這一領域市場前景十分廣闊,通過總結和推廣“上海經驗”,迎接他們的將是嶄新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