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由中國外文局主辦的第二屆蘭花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中國土木尼日利亞籍員工白楊(Issah Fatimoh Abiola)榮膺“友好使者獎”。蘭花獎作為中國設立的重要國際文化獎項,旨在積極踐行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表彰獎勵為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夯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文基礎作出突出貢獻的國際友人和機構。
白楊從辦公室助理到尼日利亞首位女火車司機,再到成為尼日利亞家喻戶曉的“中尼民間大使”,她的人生軌跡與中國與非洲的共同發展、文明互鑒深深交融,譜寫了中非友好的時代新篇。
白楊(左三)現場領獎(中國土木 供圖)
向陽生長 成為一棵白楊樹
2008年,22歲的白楊加入中國土木尼日利亞公司,那時她是鋪架隊的一名助理文員。為做好中尼員工之間的溝通工作,白楊很快通過自學掌握了中文?!拔野l現,尼日利亞工人和中國工長因為語言不同,導致溝通不暢,于是我決心學好中文。”她回憶道。她不怕困難的闖勁,給中國同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0年,白楊第一次來到中國參觀學習,在一次去往西安的火車旅途中發現窗外種著一排又一排筆直的大樹,中國同事介紹這是“白楊樹”象征著堅韌不拔的精神,她當即決定以“白楊”為中文名“我想把這種精神帶給非洲女性。”歸國后,她投身海外首條中國標準鐵路——阿卡鐵路建設,憑借雙語優勢進一步成為團隊的“粘合劑”。2013年,阿布賈城鐵項目啟動軌道鋪設,白楊再次抓住機遇,獲選為同期司機培訓唯一的女性學員。面對專業術語和復雜設備,她白天跟中國師傅實操,夜晚研讀操作手冊,歷經8個月魔鬼訓練后,通過了全部考核。2018年7月12日,她駕駛載滿乘客的列車駛出站臺,改寫了尼日利亞從來沒有女性火車司機的歷史,尼日利亞總統現場為白楊點贊。從此以后白楊成為全國有名的職場女性代言人。
白楊和阿布賈城鐵列車合影(中國土木 供圖)
三穩一準 守護萬千乘客
隨后的六年間,她駕駛列車在首都阿布賈穿行2000余次,運送乘客逾百萬人次。白楊對安全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啟動穩、運行穩、停車穩、對標準”,這“三穩一準”既是中國老師的殷切期望,也是白楊對自己的嚴格要求。為保障行車安全,她執行著嚴格紀律——手機全程關機、每站確認信號道岔、手勢口令雙重確認。她熟悉每一段軌道的顛簸聲響,甚至能蒙眼“猜車速”。她至今記得那個觸動心靈的場景:“一位母親緊抱孩子站在車門處,那一刻我明白,身后是千萬個家庭?!?/p>
白楊獨立駕駛阿布賈城鐵列車(中國土木 供圖)
授人以漁?學員到老師再到學員
憑借勤奮和悟性,加之精通兩國語言、熟稔技術規范,她在同期司機中再次脫穎而出,從一名一線機車駕駛人員轉型為火車司機專業培訓師。“中國師傅教我技術,現在我要傳給更多人?!彼Y合本地學員習慣調整教學方法,用游戲化考核提升趣味性,經她培訓的當地學員中,已有數十人通過尼鐵公司認證。為了學習日新月異的軌道交通技術,如今她再次來到了久違的中國接受最新的技術培訓,讓中國鐵路標準和技術,在“授人以漁”的傳承中,不斷生根發芽。
白楊培訓新學員(中國土木 供圖)
蘭蕙傳馨?做文明互鑒“擺渡人”
十六年來,除了駕駛臺上的一絲不茍,白楊作為文化使者的角色也日益鮮明。在西安求學時,她便活躍于文化交流協會,向師生展示尼日利亞服飾與豪薩語;返尼后,她定期前往中國援建的友誼學校教授中文,被孩童親切喚作“白老師”。在中國駐尼使館的文化體驗周,她從“司機”變身為“文化志愿者”,演示茶藝、剪紙、書法,推介中國文化。她的故事成為國際媒體聚焦的熱點:2018年,她登上央視《開講啦》欄目;2020年,她亮相央視《相對論》欄目;新華社、人民日報、BBC等國際主流媒體多次刊發有關白楊的深度報道;2022年,她受邀參加了共青團中央、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舉辦的世界青年發展論壇,并向全球青年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故事。2024年,她再次以嘉賓身份登上央視《對話》欄目并在第三屆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期間接受了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多家主流媒體的采訪。
憑借多年中尼文化傳播使者的豐富經驗,她也成為了中國鐵路在尼日利亞的民間大使和推薦官,并借助阿卡鐵路、拉伊鐵路、阿布賈城鐵、拉各斯輕軌等項目舉辦“媒體開放日”“企業開放日”的機會,多次向尼日利亞社會各界介紹中國技術、中國文化,充分展示了跨文化融合的魅力和成果。據統計,其事跡全球傳播量超4700萬次,成為詮釋“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經典案例,白楊也受到尼日利亞時任總統布哈里的親自接見,并獲評中國駐尼使館授予的“中尼友誼貢獻獎”。
白楊登上世界青年發展論壇(中國土木 供圖)
心路同行?交織發展夢想
如今,白楊獲頒蘭花獎這一國際文化交流領域的重磅獎項,不僅是對白楊傾力促進中尼民心相通的有力褒獎,更是中國土木深耕非洲市場,促進中非攜手發展、文化共融的生動寫照。中國土木在非堅持“授人以漁”,通過導師帶徒、技能比武、專項培訓等方式,不斷加速技術轉移和屬地人才梯隊建設。僅白楊所在的阿布賈城鐵項目,建設和運營期便創造近5000個本地崗位,其中當地雇員比例高達98%,管理層本土化率近20%。如今的尼日利亞,更多年輕的女孩走上火車司機的崗位,接過了白楊傳承的志向和勇氣,一棵又一棵昂然向上的“白楊”,早已扎根挺立在廣袤的非洲大地。
當地小學生乘坐阿布賈城鐵(中國土木 供圖)
白楊的個人成長,承載著尼日利亞圖強的家國夢想,也回蕩著中尼友誼的文化鐘聲。白楊們的“一帶一路”故事,也將中非“共商、共建、共享”的藍圖深深鐫刻在非洲發展的脈搏之上,為中非命運共同體寫下最溫暖有力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