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以不貪為寶 |
?作者:石秋麗 ??時間:2025-07-03 |
【字號:大 中 小】 |
近期黨支部組織開展廉潔教育,會場異常肅靜,在會后我想到一則故事《子罕弗受玉》陷入了沉思……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子罕拒玉,其言“我以不貪為寶”,面對稀世美玉,不為所動,各守其珍,道出了廉潔的真諦。玉雖美,終是外物;心若潔,方為至寶。今人讀此,或以為迂闊,殊不知此中大有深意。貪念一起,如飲咸水,愈飲愈渴,終至不可收拾。那些鋃鐺入獄的貪官,哪個不是從“區區小利”開始,漸至欲壑難填?他們的眼睛,先是盯著小惠小利,繼而覬覦不義之財,終而目空一切,唯利是圖。 “我以不貪為寶”,這句話說來容易,做來卻難。貪之一字,猶如附骨之疽,稍有不慎,便蝕人心智。世人常道廉潔可貴,然則真能守此“不貪之寶”者,實乃鳳毛麟角。 今之世風,物欲橫流,誘惑無處不在。有人初入仕途,尚懷濟世之志;不數年,便與商人勾肩搭背,收受賄賂。他們的蛻變,往往始于“人情往來”,繼而“盛情難卻”,終至“來者不拒”。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節則滔天。守住“不貪之寶”,需日日拂拭心鏡,時時警醒自律。 廉潔不僅是共產黨員的操守,更是做人的根本。教師不受家長饋贈,醫生不拿患者紅包,商人不行賄賂之事——各行各業,皆應以不貪為立身之本。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于他擁有多少財富,而在于他能否持守內心的純凈。那些看似“精明”的貪腐者,實則愚不可及,他們用靈魂交換物質,終將一無所有。 “不貪之寶”,貴在恒持。一時廉潔易,一世廉潔難。唯有將廉潔內化為品格,方能做到“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人各有其珍視之物,共產黨員的珍視之物是廉潔自律、為世之表的品德,是心有所畏、行有所止的行為底線。 心正方能身正。我們要常修為廉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從小事小節上加強修養,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防止歪風邪氣近身附體。守此一寶,心安理得,夜寐夙興,無愧天地。此乃人生至寶,豈是金銀可比? |